周易测字起卦方法「测字如何起卦」

周易测字起卦方法「测字如何起卦」

易经中如何起卦?需要何物?

六爻预测是古代周易八卦演变而来,也称为八卦预测。

六爻预测可以采用很多方法起卦(起卦就是通过记录一些随机动作,根据动作结果来预测),比如用手摇铜钱起卦、生日起卦、数字起卦、方向起卦等等。为了更好感应人的场能,我们一般采取手摇铜钱起卦。

起卦方法:

求测者手中拿3枚铜钱(如果没有,可以用1元硬币代替),平放于手心,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且求测者要在没有饮酒、太饱或太饿、没有恐慌的情况下,心情平静、意念专注的想所求测的事,默念大约1-2分钟后,双手合拢,合拢时中间空间要尽量大,让铜钱能在手中摇动。摇动数次后,让手中铜钱很自然的撒在桌面上或者干净平整的地面上。记下3个铜钱的结果(几个正面、几个反面),重复这个动作,总共需要6次。第二次开始就不需要默念了,直接拿起来摇动几次后丢出即可。这样六次的结果,就是一个六爻卦,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卦象,预测出求测者所想的事会发生些什么。根据预测,再提出一些改变和化解的方法,达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

古代周易 易经卜卦有哪些方法

古代占卦非常流行,依托于《易经》的卜卦更是形形色色,不胜枚举。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易经卜卦的方法已经失传,有些延续至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

易经卜卦之蓍草占筮:这种起源于周朝的占卦方法,因其简单易行而流传甚广。

金钱卦:这是一种求卦之人用铜钱或硬币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梅花易数:传说是由宋代易学家邵雍发明的一种用数或象来起卦,再综合《易经》进行分析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纳甲筮法:又叫“六爻”。传说是西汉易学家京房首创,规则是先将六十四卦排列成八宫卦,再将天干纳入其中,与五行相结合占卦。

易经卜卦之观星相:是将天上星辰的运行状况与《易经》结合进行预测的方法。

易经卜卦之看风水:是利用五行八卦理论,将住宅(包括阴宅〉与主人的命运相结合进行预测的方法。

易经卜卦之抽签:算卦时在事先已写好的签屮随机抽选,解卦人根据签语进行占卦。

易经卜卦之相面:是一种通过观察人的面相推测命运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相手:同相面相似,是一种通过观察人的手相推测命运的占卦方法。

易经卜卦之解梦:传说是由周公发明的一种通过梦境预测命运的占卦方法。

怎样用周易给自己算卦

周易给自己算卦主要是三个步骤,起卦,立卦,解卦

起卦一般是用古铜钱比较好,尤其是乾隆通宝,三枚铜钱,同时抛出一次记作一爻,抛六次而成卦,这就是起卦步骤。

然后是立卦,根据起卦得到的六爻,找出对应的卦象,记录起来,然后找到变卦。

最后是解卦,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据想要占卜的事情,结合卦象分析出事情的发展趋势,帮助决策。

周易卜卦方法

如何用易经卜卦1:先找50跟短木棍(应该是蓍草现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说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边(A),只用七七49根来算。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从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这表示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随机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为一组。

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注意不要和A,B混起来。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样四根一组,排成一排。

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开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B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两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两排木棍的组数有四种可能:六,七,八,九。具体意义之后讨论。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写“初九”,一定要写汉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开始算第二爻。注意,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绍的是蓍草法.但太过于烦琐.现在用这种方法起卦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汉朝开始.人们开始用铜钱(当时是五株钱,现在五珠钱不好找.就算有要买也很贵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钱代替)

具体方法:取3个大小一样的乾隆钱放在手中.双手卧实铜钱,心里静静的想着自己要预测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静。

脑子里专心想自己要预测的事情!!)时间大约1分钟或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再把铜钱抛出.看其正反.记录下来.一共抛6次.第一次为初爻.最后一次为上六爻起卦.具体记录方法是:一个背为阳爻,记作―,二、两个背为阴爻,记作“–”,三、三个背为老阳(即阳动)。

记作“O”四、没有背(即三个面)为老阴(即阴动)记作“X”。

记住:是3个铜钱抛6次,不是六个铜钱。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7419.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