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起卦用的是什么草 周易起卦用的是什么草本
易经中用来占卜用的蓍草哪里可以买到
占卜用蓍草是古代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工具而已,占卜不是只有蓍草一种途径,也不是只有蓍草占卜才是完全准确的。
你如果一定要占,可以用铜钱起卦法,字起卦法,年月日时起卦法都可以。
我开始研究《易经》,请问用牙签代替蓍草占卦可行吗?
我觉得是可以的,反正都是用来数数的嘛。听说古人用蓍草是因为这种草有灵性,我觉得不靠谱。我就用的是筷子。我想用牙签也是可以的,只要能数出个6789来。哪怕是扑克牌也没有问题嘛。
易经所用的占卜之物―蓍草(今筹策)哪有卖的?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俗称蛐蜒草、锯齿草。今人几乎无人用。现用竹签代替即可。因“四营成一变,三变成一爻,十八变成一卦”操作繁琐、费时,所以唐代以后大都以摇钱起卦法代之,这就是六爻预测法。自己做也可以用围棋子、鹅卵石、或是扑克牌代替也成。最好是用5角的梅花图案流通币,既简便又有说服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小妹我想研究一下<
>。希望能找到。在下先谢过。晕,周易重在易理,对形式没什么严格要求的,不用那种草也行,古代行军的时候因为用草方便查看原帖>>
周易占卦是用什么工具?
用钱币龟壳多一点然后就是筮草
不过梅花(就是邵康节开创的)大多都用后天象位,比如,老婆婆是坤,少女为兑这样的~
后天更加方便些
也有看判签的,看手相的,面向、奇门遁见、星相等等
那就太广了
易经所用的占卜之物—蓍草(今筹策)哪有卖的?
淘宝【大道易行】就有,还附有详细的图片呢。
蓍草占卜
占卜之法繁多,古时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如《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
真正的易者,修身养气,通古博今。像孟子,道既通,一身浩然正气。像庄子,任逍遥,傲游天地之间。
筹策,是您易学之路上的挚友。无论是初学习占,或者诚惑问筮,因其取象灵活,察变深远,故非金钱数字等方式可以取代,乃万年不变之占卦正统。
学会易经占卜,会终身受用,【系辞传】说‘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意思是:当一个人年纪大些时,已经没有老师与保护者了,这时的占卦就会像父母一样,为他提供既善意有重要的启示。父母年纪大了之后,未必可以告诉我们遇事如何抉择,但是他们的善意与爱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占卦既有这样的心意,同时还有无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心灵父母。我们敞开心扉,让这样的父母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另外,在占卜前喝蓍草茶则可以提高预知能力。—引自百度搜索。
本店蓍草一般是原草发货,亲们把剪下多余的部分可以泡茶喝。另据本人经验,在蓍草前呆上20分钟以后,只是闻到蓍草的芳香气味头脑就会变的异常的清醒,尤其鼻子会很快通气。
易经中蓍草占卜到底是怎么回事
蓍草占卜,就是《系辞传》中说的大衍之法。这大致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关于如何起卦的方法了。具体的情况,你可以直接搜索“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易经如何起卦
最简单的方法:用三枚硬币,抛一次两正一反记为阳爻,两反一正记为阴爻,三正记阴爻(物极必反),三反记阳爻,连抛六次,从下往上记录就行了。
梅花易数起卦方法:写一个字,比如‘梅’左木右每,‘木’四画,四对震,‘每’七画是艮,上震下艮《小过》
如何用易经八卦起卦?
易经中最原本的起卦是用蓍草占卦的,这是周易中有记载的。~~“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这是周易占卜的原始依据。
具体过程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过程很复杂,一卦六爻要占一十八次。这样是很纯正的周易的占卜。有原卦,有变卦。
推荐一个很好的周易蓍草占卜程序,模拟了上述复杂但正统的占卜过程。
huliang.com/yijing/bin/shicao.php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