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是群经之首

易经为什么是群经之首

《易经》群经之首

《易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实际上,并非是大众误认为的算命风水之书,而是一本最顶尖的悟道书,它用具象而又精确的语言,描述了大道之本体和运行规律,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人通往证悟的生命之巅。

真正的《易经》,包括了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及周易,其中,连山、归藏、乾坤合称三坟,连同周易,共有四易,“三坟四易”方是《易经》之全体。其中“三坟”是主干,是描述大道全体大貌及运动规律之语言符号,内中蕴藏证道核心技术,是本体之学,是悟证合一之绝学,它有体无用,以周易为用。

三坟记载:天皇伏羲氏于上古洪荒之世,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因“龙马负图”,开心悟道,而画八卦,名曰连山;人皇神农氏“惟若古道”而制归藏;地皇轩辕氏正道一德而作乾坤。连山、归藏、乾坤正是《易》之源头,也是道学之始,体用兼赅,内藏最深奥也是最直截的悟道理法。其框架乃是“体象”合一之结构,将有形之世界、身体乃至无形之心性,皆视为“象”,通过观象、类象、破象,打破客观世界之“象”及“心”象束缚,从而透彻悟道。

是以汉朝名儒孔安国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一语中的;而伏羲,乃是人类历史有文字、文物考证的悟道第一人。伏羲第一次提出“无为”之义:“我惟老极无为,子惟扶我正道”。

用于指导证道悟道的《易》,称为“先天易”,易“三坟”为代表,其中口口相传部分,则是先天中的先天;而用于指导各种术数乃至科学技术的《易》,称为“后天易”。先天乃后天之源,乃后天之本,后天不得先天,则根本无存。缺失先天易的《易经》,是残缺不全的;缺失先天易之道学,是基址不固的。《易经》敢称“群经之首”和第一证悟书,底气在于先天易;先天易是《易经》之真义所在。

伏羲以降,《易》之真义有隐有显,有演有变,然代有传人,一缕圣脉,永不断绝,终成燎原,成为今天覆盖至少40亿人群的道学文明,度人无量。

群经之首的《易经》是作者到底是谁?

群经之首的《易经》本来有三部,《易经》分为《周易》、《连山》、《归藏》三部经书,目前我们绝大部分人接触和学习的都是《周易》,它才是群经之首,而《周易》的作者是周文王姬发,他就是那个讨伐纣王的周武王姬发的父亲,也是请姜太公出山的伯乐。《周易》这本书也是他在坐牢的时候,推演伏羲八卦,总结出来的经典之书。

首先,要申明的是《易经》不是一部书,它包含了三部易书,作者都不同,这些精华之书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连山》属于夏朝的易经,《归藏》属于商朝的易经,《周易》属于周朝的经书。目前先天易《连山》已经失传,是以坤卦为首的《归藏》在1993年出土了一部分,但是不完整,不能学习使用。周文王推演出来的《周易》,成为群经之首,流传至今。

《连山易》是最早的易经,相传它是上古时期的天皇氏创立的,是属于先天易,然后伏羲创立先天八卦,又有了发展,它的具体成书是在夏朝时期。《归藏》则是以我们生活的土地为重心,以坤卦为首,以“气”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两部书虽然神奇,但是我们并不能学习研究。

其次,《周易》是我们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一部哲学书籍,其重点是八卦,以及演化出来的六十四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思想、天文地理、科技、文学、军事等都有深刻的影响。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是《周易》,而非《易经》。《周易》是从汉代开始,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潮流开始,才称为群经之首的。

《周易》是道家和儒家共同的经典经书,孔子在晚年才有幸遇到了《周易》,他也认为这书简直就是个大宝贝,一直爱不释手,多次翻阅,把用来串竹简的牛皮绳都弄断了很多次,也引出了一个成语“韦编三绝”,现在通常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勤奋。

最后,写出《周易》的是周文王,后来的人们又对此书进行了整理和升华,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周易》,易在于变化,在于顺应自然大势,学好了易经,那么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必将产生好的变化。

为什么说易经是万经之首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群经之首是?万经之王是?理由是?

群经之首是指《易经》,万经之王是指《道德经》,这是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道德经》是“道”的绝对超越,所以《道德经》可称为“万经之王”。

一、《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二、《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春秋时期老子(李耳)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扩展资料

一、《易经》的价值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道德经》的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397079.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