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读后感

孔子读完《周易》后写了哪些读后感?

透彻理解《周易》的精神和实质后,孔子写下了10篇读后感:《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7种10篇。这10篇读后感被后人称为《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64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30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共34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32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学《周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

跪求:周易读后感1000字数的?

《周易》读后感]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周易》读后感.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读后感《《周易》读后感》.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对于《周易》,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也知道,它并不玄妙,并不是不能读懂,更不是金庸笔下的《易筋经》.我们作为祖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夸其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应该负起《易经》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浅薄,方能避免文化颓势

易经第一章读后感

分享易经的初学之书:

人居天地之中,必须顶天立地上半身依“天道”,下半身重“地道”—下学地道的种种知识,以求活命;上达天道的精神修养,来提升人生的价值。“道”至少有三种层次:最高是“不可说”,其次是“很难说”,还有“可以说”。可以说的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秩序”,“规矩”,“制度”,“法则”。

人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为“万物之灵”,二为“万物之贼”。万物之灵,是能够研究天道,探索宇宙自然的道理,把它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也就具有了天人合一。

万物之贼,只知道以科技代替人力,来战胜其他动物,导致环境破坏,物种大量消失,当然会被归类为万物之贼。

天人合一:是指自然界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境界。不但可以消解天人交战的紧张与焦虑。最后能够调和人文与科技异质相通。

人定胜天,和天定胜人的思想,都是违背天人合一的。在人定胜天和,天定胜人中,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合理定位,就是“天人合一”。几千年前老子,庄子。已经告诉我们了。在敬天,顺天,事天的大原则下,发挥人类的潜力,谋求天下发展与和平。

1.天,代表自然界。

2.天的功能,在于运行与生长。

3.自然的道理。称为天道。

天人合一的定位:

原则:

不易,生活的法则不能变。

变易,生活的方式可以变。

目标:

新旧接轨,历史有传承

中西定位,风水轮流转

交易:

和平,和谐中,书中西和合

各自精确定位,争做世界文化主流。

一阴一阳之谓道:0,指阴。1,指阳。0和1变化无穷,构成浩瀚无穷的互联网。

2.宇宙,一阴一阳生成宇宙万物。

3,启示:变化可以预测,然而测定之后仍然会变化,所以测不准。但依然还要探索,预测。

人生下来就有命,一切有定数?

答1.不想改变,就依定数而行。2,要想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

3,命运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历程,选对了,趋吉。选错了,找凶。

读易经的好处:易经会透过卦象和卦辞,引导我们趋吉避凶。

以德为本: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上(善)进心,向上(善)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除了食色本能,还有仁义。(翻译:多做好事,积善的人家,一定有充裕的喜庆;常做坏事,积累恶行,一定会留祸殃给后代子孙)

易经的生生不息:家庭和国家的基本原理,致中和: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这便是易经的魅力!

总结:

1,万物的变化,大致由阴阳互动,交感产生的结果。并非由外在人为动因所造成。所以人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责任。

2.定位就是守分,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3,未来的变化,主要的控制力量,在于我们自己的心。

4.心想事成,决定未来的变化。

5,对于多变,降低风险性的最佳方式,不是买保险,而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多行善,多积德。

6.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落实,实践,从家庭,到国家,再到地球村,全宇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39905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