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讨八字怎么写什么时候填(订婚庚书书写格式谁知道?(急)

风俗讨八字怎么写什么时候填(订婚庚书书写格式谁知道?(急)

什么叫庚书礼贴

庚书既是生根年月也是所谓的八字。庚书礼贴是古时男女在订婚时使用的一种礼帖。在男女双方商定婚期后,男方要到女方家去“讨红庚”或“讨八字”,“惟庚书,女男二家俱不可少。”由男方备下礼物,名曰“台盒”,将男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即所谓的“八字”写与红纸上,叫做“庚书”,“庚书许各用红全议和,男家书写第几男,某年月时生。全面写庚书二字。”由媒人领着台盒去到女家,女家也用同样的格式写上生辰八字,叫做“对八字”。

订婚庚书书写格式谁知道?(急)

庚书(共6-——8页,每页约15×30厘米,折成扇形)

表页正中竖写:庚书

内1页靠右下部写:天长

另起写:姓×名××

再另起行乾造农历××年××月××日×时建生

(留左半部给女方回帖。即

坤造农历××年××月××日×时端生

姓×名××地久。

“讨年庚”的内容与“打书单”相差无几。打过书单,双方婚姻基本成为定局,男方家长会产生想早日完成儿女婚事的愿望,便请媒人三番五次前去女方家催促“讨年庚”。

一旦得到女方许可,男方家长定要选择吉日,准备礼物,与下头书相当,但需燃花烛、烧袱子之类,其次还需写一封“红书子”。外写上“请赐鸿庚”等语,里面书页纸上写一些自谦语句,内笺上右边(土家人称为“大的一边”)写上男方出生的年月日时,左边空着留给填写女方的出生日期。

计庚仪式过后,女方家长根据需要,可立即将庚书(写有女方出生日期的红纸书)转交给男方(土家有“发庚”),也可以推迟时间。一般情况下都要推迟,要在男方的反复要求下才“发庚”,男方将女方的年庚讨得过后,就可正式找人选择婚期了。

订婚风俗

1.订婚又称定亲、攀亲。旧俗,婚姻由父母作主,男方托媒婆至女家提亲,称“讨八字”。女家如有意,就将其女的“年庚八字”(生年、月、日、时辰)书于红贴,送至男方。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又称“排八字”,再由双方父母、兄嫂等到对方相看,称“相亲”。男女双方择吉日定亲设宴,称为“攀亲酒”。

江阴风俗的婚嫁习俗

旧时江阴男女婚姻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人不能自主。联姻有所谓“六礼”,程序至为繁琐:纳彩:男家央媒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去求婚。问名:男家托媒人请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称“讨八字”。女方应允,即请媒人将“庚贴”(出生年、月、日、时辰、生肖)送至男方,称“送口生”。纳吉:男方将“口生”放在“灶神堂”中,3日内家宅平安,再请算命先生掐算,如双方无“冲克”,则择日“定亲”。“定亲”不限年龄,有幼儿、少年,甚至在娘肚里就相约定亲,所谓“指腹为婚”的。纳征:由男方将祖孙三代名字写在“庚贴”上,连同彩礼(金银首饰和衣物)放在聘礼盒内,送往女方。互换“大贴三代”,婚事即作定论。请期:迎娶前,男方择定吉日,用红纸写好,并备“压帖”(礼金),托媒人将“日书”送给女方。一般送到第三次,女方才会收下。婚期确定后,根据女方要求,再给予礼金,称“大送银子”,以备女方置嫁妆。迎亲:结婚之日,新郎亲自迎娶,男方备花轿迎亲,女方备妆奁送嫁。双方备酒筵款待亲友。请“全福人”(夫妻双全,有儿有女的妇女)铺新床,称“暖房”。迎亲时要有两盏男方姓氏的堂名灯笼,抬“旺盆”为前导。新女婿上门,还有索取“开门赏封”方让进门的陋规,“花轿到了门前,还要半只牛钱”。过门时,父母要请女儿吃饭,女儿须吃一点剩一点,讨个吉利。上轿前,更衣洗脸上“头面”,要向父母哭别。轿子起身,女家把新娘梳洗用的水泼出去,意为“嫁出女儿泼出水”,日后娘家不管了。男方要派人在半路候轿,见轿鸣炮,以示迎接。轿子停在男家门口,在爆竹声中,点燃花烛,吃团圆,新娘由喜娘搀扶,脚踩布袋(象征传宗接代)、稻柴(象征黄金条),进夫家大门。然后,新郎、新娘要拜天地、拜父母,还要对拜,统称为“拜堂”。手牵红绿汗巾,由一对童男童女手擎红烛引入新房。新郎用秤杆挑起新娘头上的方巾,寓为“称心满意”,夫妻行合卺礼,饮交杯酒。接着宴宾客,闹新房。客散人静后,全家再吃“合家欢”,新娘则把饭菜留在桌上,称“留米囤”。之后,新夫妇在新房里吃枣子桂圆(象征早生贵子),莲心核桃(象征连心如意)和五只鸡蛋(象征五子登科)。次晨,新娘由婆婆引见亲长。新娘向长辈敬茶,长辈给红纸包的“见面钱”。回门婚后第三天,新郎带礼物陪新娘回娘家,称“双回门”,女方设宴待客。新女婿拜见女方长辈,受“见面钱”,女方办糕馒,装成盒子,当天带回婆家结人缘。辛亥革命后,这种以男方付女方的身价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婚礼的繁文缛节,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冲击,主张自由恋爱,推行文明结婚。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举行结婚仪式,双方家长和介绍人出席,并请地方有声望人证婚。仪式有奏乐、唱歌,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人相对鞠躬,在婚书上用印,交换饰物等。主婚人、介绍人、新婚人和来宾讲话,以示祝贺勉励,新人也要讲话致谢,仪式热烈隆重,但乡间改变甚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0772.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