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针什么时候制成「罗盘针是什么时候的」

罗盘针什么时候制成「罗盘针是什么时候的」

古代罗盘的出现时期是什么时间?

风水罗盘的出现,据文献记载,是在宋代。

指南针的前身叫“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韩非子·有度篇》。那时,人们谈到磁石吸铁现象时,认为有“慈母怀子”之意,所以曾把“磁”写作“慈”。

司南像家用的勺,底部成半球型,为的是便于放在刻有“干支”刻度的盘上时减少摩擦力,易于转动。公元12世纪的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徐兢在《高丽图经》中,都谈到航海用指南针。有人说,航海指南针为时还要早,因为根据南朝梁沈约的记录,晋代已有“指南舟”的出现。(又据日本,书记卷二十六齐明天皇四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说:“阿部引田臣比罗夫讨伐肃慎(渤海国)――沙门智逾造指南车。”指南车系供航海讨伐肃慎之用,当时,比罗夫率舟180艘出征。同书,天智天皇六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说:“倭汉沙门智由献指南车。”“倭汉沙门”指中国籍归化日本的僧人。)到南宋时,制成了独立仪器罗盘(用指南针指明磁子午线方向的装置叫罗盘),普遍应用于航海。

虽然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指南针的四种安置方式: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合缕悬法,但都称不上是真正的罗盘。对风水罗盘的最早记载是在南宋、曾三异在《因话录》中记载道:“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用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

西洋介绍罗盘的书最早见于13世纪初,比《萍洲可谈》等书的记载要晚100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水浮针和磁针偏角。而哥伦布在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比沈括的记载要晚400多年。近代各国舰船上通用的是液体磁罗经,这是航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这项设计,是在欧洲传统旱罗经基础上,吸取了我国800年来浮针的技术,使磁罗经日趋完美的,这当是中西科学技术交流的一项重要成果。

这里的“地螺”即是“地罗”,“地罗”源自地盘,地盘因为主要作用是分度列向定南北,《周礼·体国经野疏》:“南北之道谓经。”故地盘又称经盘。所以,地螺、罗盘、经盘都是一个意思。

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

后期罗盘采用密封设计和更细长的南北极磁化针,使得罗盘更易在户外和晃动的环境(车和船上使用),宋代是航海大发展年代更容易只用的司南自然大发展了。罗盘针是直接用铁针磁化而做,司南是用磁铁做的制造必须严格按照磁力线方向使用前必须先转动这些特点都使得司南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古代四大发明让人震叹,其中是有三个都发明在宋朝吗?

不能说发明在宋朝,因为有记载的起源早于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只能说在宋代得到改进并应用。

1、指南针:

最早有记载的司南源于战国时期,其实际年代应记载不足而不可考。其发明者可能来源于百姓生活所发现。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宋朝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人造磁的方法了。

2、造纸术:

纸张很大可能是起源于中国南方,并且和岭南地区特别是环珠江口周围,6000多年前涌现的丰富的树皮布文化体系有密切关系。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环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石拍,科学测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树皮布制作石拍,揭示出中国岭南地区是世界树皮布文化起源地。

3、火药:

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源于炼丹术,其发明者也同样不可考。最早也比较完整的记载来源于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磺法”。

4、印刷术(雕版):

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黄金时期,许多道士参与印刷术的研发与创新,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流传甚广的“三大发明”、“四大发明”之说是由培根、马克思、李约瑟等西方学者提出的,是针对人类发明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而言的。

实际上,中国人的原创性重大发明远远不止于此。宋元两朝达到科学技术的高峰,每80年即出现一项重大发明,清代268年无重大发明。有专家提出了30项重大发明包括:

粟作、稻作、蚕桑丝织、汉字、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筹算、青铜冶铸术、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运河开凿、犁耧、水轮、髹饰、造纸术、中医诊疗术、瓷器、中式木结构营造技术、中式烹调术、系驾法、印刷术、茶的栽培和制备。

火药、水密舱、豆腐、深井钻探技术、指南针、精耕细作的生态农艺、珠算、曲蘖发酵、火箭、人痘接种、杂交水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089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