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物线组主线和八字环的连接方法(巨物线组八字环怎么绑)

巨物线组主线和八字环的连接方法(巨物线组八字环怎么绑)

线组的绑法图解 主线 线结

一、定义论述

主线是指竿稍到八字环的这一段鱼线,在线组中起着连接鱼竿和八字环的作用,一般都会涂上颜料来增加比重以达到更好的切水性,质量优劣主要从切水性、拉力值、耐磨性等方面来衡量,最基本的要求是切水性好、拉力值大且耐磨性强,在主线上还有用于安装浮漂的漂座和安装铅皮的铅皮座。

二、主线绑八字环

1、第一步:将主线一端从八字环中穿出,并在八字环上虚绕2~3圈(在后续操作中主线要从这些八字环上的虚圈中穿过)。

2、第二步:将已穿过八字环的主线在未穿过八字环的主线上绕2~3圈,然后再将主线从主线和八字环形成的虚圈中穿过。

3、第三步:将从虚圈中穿出的主线用手捏住,另一只手轻轻拉另一端将主线慢慢的拉紧,注意拉紧时一定不要伤到主线。

三、主线绑鱼竿

1、第一步:用拇指和食指将主线绕成两个环,然后用手指将主线绕成的线环固定住。

2、第二步:将竿稍从绕成的个环中穿过,轻轻拉紧主线使主线牢牢的固定在竿稍上。

3、第三步:上挪太空豆将主线卡在竿稍上,取线时下挪太空豆后捏住线头外拉即可。

四、线组搭配表

鱼重子线主线鱼钩鱼种

1两以内0.2号0.4号0.5~1号袖钩白条鱼、鲫鱼

1两至2两0.4号0.8号2~3号袖钩白条鱼、鲫鱼

2两至半斤0.6号1.0号3~4号袖钩鲫鱼、罗非鱼

半斤至1斤0.8号1.2号4~6号袖钩鲫鱼、罗非鱼

1斤至2斤1.0号1.5号5~7号袖钩鲫鱼、罗非鱼

2斤至3斤1.2号2.0号2~4号伊势尼钩鲤鱼、草鱼

3斤至5斤1.5号2.5号4~6号伊势尼钩鲤鱼、草鱼

5斤至7斤2.0号3.0号6~8号伊势尼钩鲤鱼、草鱼

7斤至10斤3.0号4.0号8~10号伊势尼钩鲤鱼、草鱼

鱼线子线怎么绑在8字环上

鱼线子线绑在8字环上方法为先量好钩距,在子线尾端的位置打结,然后用接头穿过八字环,手捏住子线转几圈,再把接头穿过线圈后拉紧子线。

八字环在使用的时候主要的作用就是连接主线和子线的,其次就是释放掉鱼对线的旋转力,一般上鱼的时候尤其是大鱼,产生的旋转力是非常大的,这样对线组造成的损伤也比较大,使用八字环可以缓冲这种旋转力,使得钓鱼的工具损耗降到最小。

子线一般都是透明色,主要是为了降低鱼的警觉性,子线在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标准抗缠绕性、拉力、柔软度、耐磨性等多种因素。子线分为长子线和短子线,短子线灵敏,饵到位快,但是提竿不中鱼,诱鱼效果差。

主线主要侧重于切水性和抗腐蚀性,一般会在线的表面添加一层重金属膜,一可增加比重和减少亲水性。二可增加耐用性。所以道系线一般都是有颜色的,常以棕色和灰色居多,同时伸张性不好的为好线。

子系线主要侧重于柔软性和伸张性,一般不会在表面添加重金属膜,为了提高线的柔软性,除了原料要纯外还要对线进行软化处理。线在受较大外力时的拉伸性比道系线好(原因是子线软化处理后会损耗一部分抗拉力,只能在伸张性上做文章,以达到同样的静态拉力)。

子线连接八字环最牢固的方法

子线连接八字环想要牢固一些,首先需要将鱼线对折做一个圆,然后把线按在鱼钩上,用短的一端绕鱼钩,一般要绕上6-8圈左右,绕弯后将线穿过之前的圆中,按住线头拉长线将其拉紧,再把多余的线剪掉就可以。另一个钩要采用同样的绑法,栓钩的时候一般以内单股式为宜。

子线连接八字环好象没有正反之分,用那头连接主线和子线应该是一样。原因是在出厂前,8字环都要进行上下环的拉力测试。八字环一般是台钓线组中的小配件,又叫做连接环,使用于钓鱼主线和子线的链接。八字环一般有2个作用,一是链接主线和子线,二是可以释放掉鱼对鱼线的旋转拉力,防止鱼线因为某些鱼不停旋转挣扎,导致鱼线扯断。

主线与子线的连接方法

主线与子线的连接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准备8字环一枚、剪刀一把,另外事先将子线按规定钩距打好结。

2、主线连接8字环。将主线头从八字环孔里反复穿三次,拧成一个8字节,将主线头从八字环孔穿出,然后用力拉紧即可。

3、子线连接8字环。将子线结头从另一侧8字环孔穿入,围绕双子线转2至3圈,然后将线头从8字环外则的线孔引出,拉紧即可。

选择8字环时,建议不要两眼只盯在价格上面,要留意它的材质、耐操度和转速。质量好的8字环不仅结实而且还可以减少子线缠线几率。反之,给我们的正常垂钓会造成不利影响。将主线与8字环连接时,尽量多穿两次。如果穿的次数较少,尼龙线很容易松脱,造成断线、跑鱼。

子线连接8字环的方法相对简单,其实就是典型的缰绳结打法。因此子线结的打法一定要牢固,以防子线受力时出现跑偏现象。

主线和子线是台钓线组划分的称谓,其中主线是指竿稍到八字环的这一段鱼线,别称道系、母线、大线等,子线是指八字环到鱼钩的这一段鱼线,别称子系、脑线、口线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6081.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