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铜钱占卜方法「易经铜钱占卜详解」

易经铜钱占卜方法「易经铜钱占卜详解」

易经六爻占卜法,怎样辨别铜钱或者钱币的正反面

小时候(40年前),看到有人占卜,嘴里念叨“字儿”,“背儿”,由此推断:有汉字的,比如XX通宝,是正面;反之是背面。按汉学正面为阳,背面为阴。同理,现代钱币有汉字面为阳。

再者,你占卜时,定哪面为阳皆可:它只记录出现阴阳爻的位置,起记录作用。一面画X,另一面画O又如何?没关系的。

如何用铜钱占卜

铜钱最好是乾隆通宝,三枚。占卦时.首先将三个铜钱平入于手心,两手合扣,问事之人要集中意念,脑子只准专想所要预测之事,反覆摇动手中铜钱,然后将铜钱掷于盘中,看铜钱的背和字的情况。

一个背,两个字,称作“单”.画乍“′”为少阳。

两个背,一个字,称作“拆”,画作“〃”为少阴。

三个背,没有字,称阼“重”,画作“O”为老阳,是变爻。

三个字,没有背,称作“交”,画作“X”为老阴,是变爻。

共摇六次,第一次为初爻,画在卦的最下面,依次上升,第六次为第六爻,画在卦的最上边。如遇有X、O,再画出变卦来。

现摇一卦为例:

第一次摇得一背,画作′;二次得两背,画作〃;三次得三背,画作“O”;四次得三字,画作“X”;五次得三背,画作“O”;六次得两背,画作〃;画法如下。

六爻′

上三爻为外卦五爻O

四爻X

坎为水

三爻O

下三爻为内卦二爻〃

初爻′

离为火

即得水火既济卦。

卜卦有哪些方法

1:先找50跟短木棍(应该是蓍草现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说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边(A),只用七七49根来算.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从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这表示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随机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为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注意不要和A,B混起来.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样四根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开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B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两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两排木棍的组数有四种可能:六,七,八,九.具体意义之后讨论.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写“初九”,一定要写汉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开始算第二爻.注意,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绍的是蓍草法.但太过于烦琐.现在用这种方法起卦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汉朝开始.人们开始用铜钱(当时是五株钱,现在五珠钱不好找.就算有要买也很贵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钱代替)

具体方法:取3个大小一样的乾隆钱放在手中.双手卧实铜钱,心里静静的想着自己要预测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心情一定要静.脑子里专心想自己要预测的事情!)时间大约1分钟或自己有感觉的时候.再把铜钱抛出.看其正反.记录下来.一共抛6次.第一次为初爻.最后一次为上六爻起卦.具体记录方法是:一个背为阳爻,记作”—”,二、两个背为阴爻,记作“–”,三、三个背为老阳(即阳动),记作“O”四、没有背(即三个面)为老阴(即阴动)记作“X”.

记住:是3个铜钱抛6次,不是六个铜钱.

此外还有用时间起卦.占字起卦.方位起卦,声音起卦,颜色起卦..总而言之.什么方法都可以起卦.由于本人秀气的小手比较辛苦,就不一一介绍了.你也可以参考里的起卦方法.但梅花主要注重的是内卦与外卦生克,比合关系的关系,我们现在分析一个卦象主要还要看它的世,应,用作主要分析.参考卦词爻次,内外卦多方面去考虑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其具体分析体系是极为复杂的.没有周易基础知识是办不到的.楼主既然对有兴趣我建议你还是先多学习一些周易基础再起卦.断卦.

易经占卜的方法金钱一枚和三枚有什么区别?

用一枚铜钱占卜,每次记录正面反面,连续抛六次可以成为一卦,这种起卦方法没有变卦三枚铜钱,每次抛出三枚,记录正面和反面个数,连续抛六次成一卦,这种方法有变爻,有变卦,可以重点分析变卦,更加准确一些。丢一枚铜板,正面代表3,反面代表2,连续丢三枚铜板加在一起会有四种情况:六、七、八、九。阳是向上增长的力量:少阳到老阳对应七到九;阴是向下收缩的力量:少阴到老阴对应八到六。所以这次是我们所说的“七上八下”的由来。思言学堂易经学习,零基础入门,5天4晚名师易经入门直播课,普通人因为学不懂易学而放弃,聪明的人已经0元试听我们的课程了,从小白到入门,助力人生零基础入门。一旦把易经研究透彻了:你会变得更睿智,更通透,更深刻…立即免费领课。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6660.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