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纳甲起卦法「六爻纳甲起卦」

周易纳甲起卦法「六爻纳甲起卦」

六爻纳甲噬法的起卦原理与周易的应用原理之间的关系

最根本、最凝练的解释说:天人合一。

大概解释如下:

六爻纳甲起于京房观天地而纳甲于八卦。具体怎么纳的,深入研究可看《京房易学》等相关书籍。

周易八卦是以伏羲、文王为代表的古圣先贤观天地而画卦描述天地变化的系统成果。

相同点:他们都是演示天地万物运行的。都可以体现天地万物的情况。

不同点:一个是系统,一个是系统上应用。

他们都是借助天地万物相应的道理,来描述天地万事万物变化。就如一滴水理论上可以照见三千大千世界一样的道理。

所以,通俗的说,比喻的说道:周易八卦是天地运行的计算机。而六爻筮法中最流行的京房纳甲筮法就是根据这个能够联系、通达、演示天地运行情况的计算机而编写的一个应用软件。

一个是系统加硬件和基本程序指令。一个是在这个有基础系统的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很好很稳定的应用软件。

也就是说,周易本身,不用这些方法,也可以演示天地万物,但需要更高深的能力。就如研究计算机基础指令的人比会用软件的人,在计算机上更专业一样。

但用了六爻筮法这个所谓的“软件”会更容易了解这些天地万物情况。

如此解释,不知道你明白不?

汗。你这个也没分赚。俺找资料,恰好看到,又恰好有点了解。就给你回答一下。希望你能搞明白。别盲目的说这些是迷信就行鸟~~

易经怎么样算卦?用什么工具?怎么算?

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就会用不同的工具.我给你说几种我知道的吧一、蓍草演卦

古人占筮用蓍草,通过三演十八变方求得一卦。此法为最早的八卦筮法,具体过程许多书上都有说明,据说早已经失传,是郭沫若重新研究出来的。但本人从来没有用过.二、以钱代蓍法(铜钱起卦)

因蓍草演卦非常复杂难以掌握,所以古人代之以摇钱法起卦,此为正宗的纳甲起卦法。以钱代蓍法相传是战国时的鬼谷子独创

。也是最常用的。(分有六钱起卦和三钱起卦)三、二仪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心生二数作变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64,心念可从1至1000,心数大于64,则整除64,按伏羲六十四卦次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四、四象数法

二仪数法虽简单,但六十四卦序数记忆较繁,不适应个人随时随地占测的需要。四象数法则相当方便,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本卦上卦,心生二数,作本卦下卦,心生三数,作变卦上卦,心生四数,作变卦下卦,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8,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8,则整除8,按先天八卦序数配成卦象。变爻已含其中。

五、六爻数法

此法用心念思维所测之事,然后心生一数,作初爻数,心生二数,作二爻数,心生三数,作三爻数,心生四数,作四爻数,心生五数,作五爻数,心生六数,作上爻数,配成卦象。所用的数从1到4,心念可从1至100,心数大于4,则整除4,1为阳爻,2为阴爻,3为阳爻变,4为阴变爻,配成卦象。六、梅花易数(这种可以用世间万物起卦)

周易中如何纳甲?

纳甲古人认为装纳甲之法,可以究天地生育之理。认为乾纳甲、壬,坤纳乙、癸,上下相包,震巽坎离艮兑纳庚辛戊已丙丁,象征六子生于父母乾坤之中。与天干相配合,八卦又都在每一爻上都规定了固定的地支。占卦装纳甲,就是依据八纯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在每一卦中所处的位置内外不同,给每个爻标出所代表的天干和地支。乾卦在内卦,初爻起甲子,二爻为甲寅,三爻为甲辰;乾卦在外卦,四爻为壬午,五爻为壬申,六爻为壬戌。因为乾卦属阳,所以配的天干地支都属阳,阳卦隔位顺数,内外卦六爻顺序为子寅辰,午申戌。坤卦在内卦,初爻起乙未,二爻为乙巳,三爻为乙卯;坤卦在外卦,四爻为癸丑,五爻为癸亥,六爻为癸酉。坤卦为阴,所以配的天干地支都属阴,阴卦隔位逆数,内外卦六爻顺序为未巳卯、丑亥酉。坎卦在内卦,初爻起戊寅,二爻为戊辰,三爻为戊午;在外卦,四爻为戊申,五爻为戊戌,六爻为戊子。艮卦在内卦,初爻为丙辰,二爻为丙午,三爻为丙申;艮卦在外卦,四爻为丙戌,五爻为丙子,六爻为丙寅。震卦为长子,卦有长子代父之说,震卦纳的地支与乾卦完全相同,只是天于为庚。在内卦,初爻起庚子,二爻为庚寅,三爻为庚辰;在外卦四爻起庚午,五爻为庚申,六爻为庚戌。巽卦在内卦,初爻起辛丑,二爻为辛亥,三爻为辛酉;巽卦在外卦,四爻为辛未,五爻为辛已,六爻为辛卯。离卦在内卦,初爻为己卯,二爻为己丑,三爻为已亥,在外卦,四爻为己酉,五爻为己未,六爻为已己。兑卦在内卦,初爻为丁已,二爻为丁卯,三爻为丁丑;在外卦,四爻为丁亥,五爻为丁酉,六爻为丁未。有一个简单的歌诀:乾在内子寅辰,乾在外午申戌;坎在内寅辰午,坎在外申戌子;艮在内辰午申,艮在外戌子寅;震在内子寅辰,震在外午申戌。巽在内丑亥酉,巽在外未已卯:离在内卯丑亥,离在外本未巳:兑在内已卯丑,兑在外亥酉未;坤在内未己卯,坤在外丑亥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7701.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