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天地万物

周易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天地万物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什么意思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意思是什么

1、意思:运动,最终仍然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原则。

2、出自: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

3、此书阐明了程颐的义理思想,批评了传统的象数派,继王弼《周易注》之后,将义理派推向了新的高峰,成书后被奉为宋明理学宝典,从元代被列为科举必读书,影响了中国《周易程氏传》又名《伊川易传》,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重要代表作,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的意思?

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中解释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时提出的运动观命题。程颐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无一息停留。变动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变动,天地万物才能够持久。他说:“凡天地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也,故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常道也。”(《周易程氏传》卷三)即恒常与不变是不等同的,倒是与变化密切联系,变是常道。程颐强调动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原则,他说:“消长有因,天之道也。……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即指天地万物的主宰原则。复卦第一爻是阳爻,阳是动,彖辞言“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所以程颐说一阳复于下是天地生物之心。程颐认为,以往人们强调静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原则,是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根本原则是动的开始。程颐说,不知道的人是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的。程颐强调动在宇宙中的重要作用,比起以静为主的思想来是一个进步。但他一方面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变动,另一方面又认为封建纲常是不变的,把不动作为人们行为的最高标准,表现出形而上学的思想。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什么意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句话是宋朝大儒张载所言,意思具体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为天地立心”的涵义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总之一句话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

其实,这句话根本不适合你啊。老师地位高都是嘴上说的。位尊指的是权贵说的,因为下面都多少人捧着,哄着,有利益纠缠在里面,一旦失势,当然摔得重。老师哪有这个担忧?谁来捧你?学生?不忘记你已经很不错了。谋大当然也是指的利益的事情,你得到了,别人就损失了,自然要和你拼命的,不是聪明人不能碰的。你指望学生成大材,固然也是谋大,可是损害到谁了?力小任重,看看这个世界,哪个老师不是这种情况?校长说得也有点片面。自己的情况自己知道,如果觉得精神负担实在受不了,学生也教不了,自己的健康不能长久保证就走人吧。

另:孔子讲得没有错,这是lz太高看自己了,你不是高官显贵,这句警语用不了。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什么意思 是主观唯心吗

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如果说动之端乃人之心也(又例如宇宙即我心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是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中解释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时提出的运动观命题。程颐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无一息停留。变动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变动,天地万物才能够持久。他说:“凡天地所生之物,虽山岳之坚厚,未有能不变者也,故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唯随时变易,乃常道也。”(《周易程氏传》卷三)即恒常与不变是不等同的,倒是与变化密切联系,变是常道。程颐强调动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原则,他说:“消长有因,天之道也。……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即指天地万物的主宰原则。复卦第一爻是阳爻,阳是动,彖辞言“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所以程颐说一阳复于下是天地生物之心。程颐认为,以往人们强调静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原则,是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根本原则是动的开始。程颐说,不知道的人是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的。程颐强调动在宇宙中的重要作用,比起以静为主的思想来是一个进步。但他一方面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变动,另一方面又认为封建纲常是不变的,把不动作为人们行为的最高标准,表现出形而上学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8858.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