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天地人图(易经天地人图片大全)

易经天地人图(易经天地人图片大全)

易经中所说的天地人 和精气神其存在的价值意义在哪。自从接触易学开始始 …

天地人是应三才,之数,精气神应三宝之理,五行是万物之基本原素,这个是物质起源的规律结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三生四相,四生五行,五生六,六生七曜,七生八卦,八生九宫,】其每个数理都有自己的对应事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规律和演化万物之基础,

易经中的天地人三经怎么分?天在内还是在外

天永远在外,最下面是地,中间是人,有句话常常这样说,大丈夫应当顶天立地,其实就是从易经里面来的。生活中的很多常识都来源于《易经》,但是大家都不知。正如孔老夫子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经》说天人合一,为何不说地人合一或者天地人合一?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分为《经》《传》两个部分。据专家考证,《经》产生于殷周之际,而《传》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用以解释《经》的。长期以来,《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因其中蕴含着较完整的美学思想,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其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

《易传》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才指的是天道、地道、人道。它认为六画卦就是三才的化身,卦中的五、六两爻代表天,三、四两爻代表人,初、二两爻代表地。这说明一个道理,即天、地、人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但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对人来讲,其行动是否能获取成功,关键看他的行为是否与天地之道相符合。当然,它认为,一般人很难能主动地去适应天地之道,去寻找天地之道的。所以他主张“圣人以神道设教”,“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同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的境地。《易传》认为,衡量人们行为的正确与否,就要看它是否与天地之道相合。

《文言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所谓“先天”,是说先于天时到来而行动,即能预测天时的变化,为天时变化之前导;所谓“后天”,是说天时到来之后又按天时的变化而行动,即在自然变化既已发生之后,又注意适应。

此种天人合德说,不只是顺应自然,而且是利用和控制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也即“裁成辅相”说。“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对自然物的变化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以成就自然化育万物的功能。此说可以称为天人谐调论。

毫无疑问,《周易》没有看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处处把自然和人相比附,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而不是各不相关、互不相容的,两者之间绝没有不可超越的鸿沟。

易经的天地人具体是什么回事?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顺利发展的基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这种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它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谨就“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与形成,略作考述。天地是生育万物的本原。《春秋繁露·顺命》说:“天者,万物之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夫天者,人之始也”。这说明“天”是人类万物的本原。但“天”的本质是什么?《论衡·谈天》说:“天,气也”。天的观念是指自然而言。《庄子·天道》注:“天者,自然也。”《列子·仲尼》说:“乐天知命”。张湛注:“天者,自然之分。”由此可知,这里的“天”是指大自然讲的。中国古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作天人关系。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与人合而为一、融为一体,所以称之为天地合一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当时在大自然中与山川、鸟兽以及草木为伍。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四季变化,使人类显得渺小无力。加之当时人类的族群非常弱小,基本的生活来源主要靠采集果实、猎取鸟兽来艰难度日。中华先民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且受神灵护佑。在瞬息变化的大自然面前,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敬畏和依赖的感情。这时的人们还不可能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只是感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已。因此,当时的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观念,是数千年来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农为本、“靠天吃饭”。《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意思是说,庄稼,种它的是人,生它的是地,养它的是天。《黄老帛书·君正》说:“人之本在地”。这是说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以土为本,以水为命,顺天时,因地利,靠人和,这是中国农业文化的特点。相传,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活在大约距今七、八千年的原始社会末期。《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说,远古时代伏羲氏做部落联盟领袖时,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作了八卦,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类万物”来实现人与“神明”的沟通。这里的“神明”就是指大自然讲的。故八卦就是中华先民与大自然进行沟通的巫术手段。八卦的产生,对远古人类克服盲目性有着积极的意义。由此表明,远古时期的人类,已经开始探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大自然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做法,已经是一种“天人合一”观念的反映。因此说,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天人合一”思想就已处于萌芽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906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