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科学吗

《易经》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易经》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科学。

百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从这一定义出发,我认为,易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是,易经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科学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之上,而易经是建立在观察与实践的基础之上。它与科学产生的路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首先是观察,在这一点上,易经同科学一样,观察是其基本的方法。

易经是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同科学一样,易经也反映了自然规律,但是易经还揭示了人事、社会的规律。比科学先进的是,科学仅仅只是客观事物某一部分规律的反映,而易经则是客观事物整体规律的反映。

正因为此,易经才成众经之首,为大道之源。

科学中的东西,在易经都可找到其相对应的东西。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易经中的阴阳太极图就形象地表示了他的“互补原理”。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正是在易经的启发下,创立了二进制。古老的易经对现代科学能产生影响,能说它不科学吗?

易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是,易经它所反映的规律,不象自然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哪样是量化性的,它所反映的规律是总体的原则性的,比如物极必反规律,它是通过具体的卦象爻辞予以揭示的,它需要你去慢慢揣摩细细领会的。

范围论认为,正是由于易经的整体性,同一个卦象会有不同的解释,而且解释都合情合理,它不象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什么结果那是一定的。也正是由于易经的这种整体性的特征,使它成为占卜算命者的工具。

虽然如此,易经在我国的历法天文中医中都有者广泛的应用,这也是它具有科学性的一个标志。

易经是科学?还是玄学

《易经》既不是科学又不是迷信。而是超科学的易道之学,是启迪和指导人类认识宇宙、自然,人文、社会,万事万物规律的各个学科总纲。《周易》最早源于上古时期的伏羲氏观天地万物创八卦,然后周文王根据八卦又演绎出六十四卦,并总结了几千年下来古代先民口口相传的经验内容,做了卦爻辞。这是《周易》“经”的部分,而后孔子研读《周易》,又为《周易》做了“传”,也就是“十翼”。所以现在流传的周易分为两个部分,“经”和“传”。”经”是《周易》的本质内容,“传”就是“十翼”用来解释《周易》用的,也可以说是孔子研究《周易》的心得体会。因此“易”也有“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之说。思言学堂易经学习,零基础入门,5天4晚名师易经入门直播课,普通人因为学不懂易学而放弃,聪明的人已经0元试听我们的课程了,从小白到入门,助力人生零基础入门。一旦把易经研究透彻了:你会变得更睿智,更通透,更深刻…立即免费领课。

《易经》这本书是属于文化类还是科学类的书籍?

《易经》这本书的归属类别有些不好分类,因为它的内容各有说法,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书,文化类书籍,宣称它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奥秘。也有人说它只是上古时代卜筮事务的工具书,是科学类的书籍,是那个时代巫觋的通用的工作手册。

我想说的是,《易经》这本书既属于文化类的书籍又属于科学类的书籍,因为从它的内容来说大部分内容是在讲占卜之类的内容,归属于科学类书籍,科学旨在理解自然事物背后的运行机制。

而归属于文化类呢,是因为《易经》是特定文化产物。它适应于人们科技与文化俱不发达远古代,那个时代人们普遍信奉神明,认为神是自然与社会一切活动的最终主宰。而《易经》不是科学,亦与科学无关。但是它作为历史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古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了解古代人们的心理和生活。

《易经》模型的应用要在很多方面体现着,第一,抽象概念,演绎文字。成果见诸于«卦辞»«爻辞»等以及一系列古文字。第二,纪时。第三,观象制器。第四,占卜。后来发展到五行原理(算命,风水,中医等)。第五,解释宇宙的本原及循环往复和万物的换新换代。第六,周易是古代中国哲学之原。第七,古人以演周易产生的理念来治国。

所以对于《易经》的归类,还是要看你是从哪一方面去深入了解,《易经》既是古代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早期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书籍。所以可以说它既是文化类的归属又是科学类的归属。

《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如果把科学定义为理性,迷信定义为愚昧,那么《易经》是科学。

如果科学是《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科学概念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其目的在于发现“客观规律”而非绝对的“真理”

那么,《易经》不是科学,就是一部本,可以说是古代文献,历史书,卜筮记载,地理书,都可以,但就不是科学。

汉语的“科学”是与英文的“science”相对应的,首先是日本人将将“science”译为“科学”,即“分科之学”。然后,1897年,康有为将这个词引进来,作为与《易经》为代表的儒学的对面,意思是西方的科学。

那么在五四运动时期,德先生和赛先生是主流,那么科学就意味着科学技术,是认识事实、发现定理的知识体系。

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易经》也不是科学,而且那个时候,对《易经》有一个寻找本来面目的说法。

所以,那个时候,就诞生了一个争论,“中国没有近代科学”或“中国的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这样的命题。

主流观点认为,是儒家伦理割裂了理论、实验、技术三者,而且儒家伦理是在政治意识下的一种伦理的循环,所以无法产生近代的科学。

举个例子,苏轼《石钟山记》就说士大夫能说但不会实地勘察,渔夫知道,却说不出来,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从这个角度来说,《易经》肯定不是科学。

一般来说,迷信行为都是基于对超自然力量和理解能力之外力量的盲目相信与崇拜,其本质是对“外力”不切实际的期望,想要建立一种不存在的因果关系。

比如,晁盖出兵攻打曾头市,突然风吹断了军旗,那么认为不祥之兆,不能出兵。

迷信的作用在于对人心的影响,比如狄青平定侬智高的时候,就是把100枚铜钱一把撒出去,钉在地上,说95枚朝上就是出兵大吉。

结果98枚都向上,这是因为98枚都是单面的,那么士兵不知道,往往士气大振。

迷信这个东西,危害性主要在于不存在的因果关系,所产生的的社会恐慌,或者对个人的身体和财产的伤害。

比如,1998年,英国肠胃病学家安德鲁·韦克菲尔德《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麻风腮疫苗引发了孤独症,随后引发了一场公共健康安全的大恐慌。

之后,被认定为造假,随机撤销改论文,但是这种关系却被人强化的传播,就相当于我们生活中听到的各类谎言,这些都是迷信。

《易经》被认为迷信,无非是因为卜筮学说,但是算卦只是书中的一部分,后人靠着演绎出来东西与《易经》无关。

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迷思,有着不好的倾向,就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解决一切,是时候要破解对传统文化使用的迷思。

《易经》就是最被滥用的一本书,不奇怪,汉代有人解释经书,就可以写一百万字,这个还是在汉代。

更不要说现在稀奇古怪的解释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399288.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