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系辞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译文: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天的数共有五个,地的数共有五个。

五个方位的数分配得宜并且各自配合。天数加起来是二十五,地数加起来是三十,天地之数合起来是五十五,这些数造成了各种变化,天地并且使鬼神之道得以运作。在进行大型演算时,准备五十根筹策或蓍草,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将这四十九根分为两组,象征天地两仪;由任何一组中抽出一根挂在左手小指无名指间,象征天地人三才;再以四为单位去计算筹策,象征一年的四季。

把剩下的零数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间,象征闰月,每五年有两次闰月,所以要把另一组筹策依四计算所剩下的零数,也夹在中指与食指间。(左右顺序各有不同)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总数为三百六十,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易经》上下篇六十四卦的策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相当于万物的数目。所以,要经过四次经营才能形成《易经》的一爻,经过十八次变化才能完成一卦。

系辞传原文及译文

系辞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圣人观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现象而设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规范之,复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各系以吉凶悔吝及有关卦爻象之文辞,而使人明白吉凶的趋向,《易经》中阳刚阴柔相与切摩推荡,而产生变化。

《易经》中有“吉凶”,是成功或失败的现象。悔吝,是表示有忧虑顾虑的现象。变化,是前进或后退的现象。刚柔,即是夜尽昼来,昼尽夜来的现象。

六爻的动态,就是天地人才的道理。所以君子平居之时,能心安理得,这是因为能法象《易经》的文辞呀,所以君子平居之时就观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辞。

一有行动,则观察《易经》的变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所以能如大有卦上九爻辞所说:“从上天佑助之,完全的吉而没有不利的。”

《易经》的介绍: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易经》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

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的解释是什么?

德性浅薄而身居尊位,才知狭小而图谋大事,力量很小,却担当天下的重任,很少有不及于灾祸的。

出自:西周·姬昌《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原句: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翻译:孔子说:德性浅薄而身居尊位,才知狭小而图谋大事,力量很小,却担当天下的重任,很少有不及于灾祸的。《易经》鼎卦九四爻辞上说:鼎足折断,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征着倾覆家园,身遭刑辱,四非常凶害的。这是说才力不足以胜任的危险啊!

扩展资料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

《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作用,传中提出的太极、两仪、道、器、神、几、意、象等,作为哲学范畴被后世广泛运用。

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译文:

八卦画成排列好后,宇宙万象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又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六爻的微妙奥秘也就包含在其中了。阳刚阴柔相互推变,变化之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将文辞附在后面来作出判断,那么变动趋向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原文:

则凶,天地之道是正大显现的,日月之道是正大光明的,天下万物的变化是端正而统一的。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译文:

由此可知,《易经》的内容在于象征。所谓象征是指模拟宇宙万物的形象。彖辞说明全卦的意义。六爻的变化是效法天下万物的变动情形。所以,事物一旦有变动,就会生出吉凶,就有显著的后悔忧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39931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