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自我中心型人格障碍

极度自我中心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有哪些特征?

作为一个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家人,可能会给家庭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体验和建议:

1.极度自我中心: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极度自我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忽视他人。这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当资源有限时。解决办法是鼓励患者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尝试培养同理心。

2.缺乏同理心:由于过度关注自我,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会缺乏同理心,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彼此感到孤独和沮丧。解决办法是建议患者多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尝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容易感到受伤: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对自己的形象和地位非常在意,容易感到受伤。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言语过度敏感,产生矛盾和冲突。解决办法是鼓励患者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不要轻易感到受伤。

4.缺乏自我反思能力: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会过度自信,缺乏自我反思能力。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无法成长和进步。解决办法是建议患者多听取他人的反馈和建议,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5.情感波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未得到满足而产生情感波动,甚至情绪失控。这可能会对家庭成员造成压力和困扰。解决办法是建议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对于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家人,家庭成员需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的障碍,改善家庭关系。

人格障碍都有哪些表现?

(1)偏执型

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

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

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2)分裂型

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3)边缘型

边缘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

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4)强迫型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

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5)表演型

以高度的自我中心、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语和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以行为目的是吸引他人同情和注意。

(6)悖德型

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

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7)自恋型

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好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

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

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8)回避型

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9)精神分裂型

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10)依赖型

是一类以过分需要照顾有关的服从和依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过度依赖他人,而构成这种自我淡化的原因是对遭遗弃的害怕。

人格障碍的表现

在临床上可见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与某种精神疾病关系较为密切,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多在病前就有分裂性人格的表现,偏执性人格容易发展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也可影响精神疾病对治疗的反应。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不能混为一谈。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人格改变的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主要的评判标准来自于社会、心理的一般准则。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

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所适从,或者儿童在父母之间踩翘翘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

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家庭和教师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

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儿童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人格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413241.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