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用艾草洗澡的传说

端午节用艾草洗澡的传说

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

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以外,还有个很不起眼的习俗就是在门口插一束带叶子的新鲜艾草,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关于端午节插艾草的知识:

一、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插艾草的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了不少人,所以百姓们都很害怕。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便衣去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

黄巢很不解便上前询问,这才知原来怀里抱的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告诉她只要门上挂着艾草就不会被黄巢的人骚扰。

妇人听后拿着艾草将信将疑的回到家里把艾草挂起来,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打进了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黄巢也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未伤害挂着艾草的人家。从此,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这也就是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

二、端午节插艾草的寓意:

1、驱毒

古代有句谚语:“端午到,五毒出”。古人认为,端午节很多有毒的蛇虫蚁都开始活跃,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驱赶走这些有毒的东西,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

2、辟邪

这里的邪不是指现代的歪门邪道,而是中医的邪气,也就是一些病症的来源。在古代生病靠的中医,而在中医学上艾草有驱散邪气,防病的功效,比如民间有传染疾病肆虐的时候,都用焚烧艾草来消毒。所以艾草就有了能够辟邪的寓意。

3、招百福

艾草的形状像一面小旗子,再加上艾草可以驱毒辟邪,所以古代人觉得艾草是一面可以招百福的小旗子,挂在门口就可以驱毒辟邪,然后招百福,让家人安康幸福。

三、端午节插艾草的讲究:

1、挂艾草要使用红绳捆住:

端午节插艾草之前要先使用红色的线绳把艾草捆起来,据老一辈说使用红绳,就会把艾草真正的捆住,就像挖人参一样,也一定要使用红绳给捆住,不然就会跑的无影无踪,然后就不起作用了。

2、家中有孕妇和婴儿的不要挂。

因为艾草对孕妇和婴儿不好,可能会带来不适感,所以不要插艾草。

3、插艾叶的时间宜早不宜晚。

老一辈常说:艾草挂早不挂晚,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艾草能招“百福”驱“五毒”,挂得过晚,福气就跑到别人家去了。另外,新鲜的艾叶味道浓郁,早些挂在自家门口可以很好地驱赶毒虫,也有避秽之意。

四、端午节所插艾叶的挑选技巧:

1、不新鲜的艾草不要:

端午节悬挂艾草,讲究新鲜,古代的时候每到端午时节大家都是一大早就去地里收割艾草,在太阳没有升起来之前,就把艾草收割回家。因为刚收获的艾草,味道最为的浓郁,馥郁的香味能够持续很久,作用也就更加的持久一些。

2、不完整的艾草不要:

艾草的收割要完完整整,不可缺枝少叶。一来整株的艾草挂起来漂亮美观,而且作用时间更长。而来是注重圆圆满满的好兆头,缺枝少叶的总觉得少点什么不安心。

端午节为什么要用艾草洗澡?

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驱散寒气、解毒治病,艾叶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效,也有芳香避秽的作用。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风俗。在堂屋、床头等处挂上艾叶,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艾草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扩展资料

鲜嫩的艾芽还可以当蔬菜吃,既满足口福,又可防病治病。根据喜好,可做成艾芽炒鸡蛋、艾芽煎鸡蛋、艾芽肉丸、艾芽面点、艾芽生姜末蛋汤等,既是美食,又有开胃、暖胃的作用。

陈艾药效绵密,香气也更醇厚。端午前后,田边地头艾草济济,正是收艾的好时节。摘了新鲜艾叶,晾干后密封储存,可作家常备用。那从房间某个角落不经意飘过的一缕艾香,让人有居家的安心与妥帖。

端午节插艾草习俗的由来有什么故事么?

关于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有两个相关的故事:

第一个是故事:

东汉末年,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那天刚好是端午节,百姓桃纷纷逃离家园,在逃难的难民中有一妇人带着两个小孩,一个孩子是自己亲生的,一个孩子是她嫂子留下的遗孤,妇人自己的孩子才刚刚学会走路,嫂子留下的孩子比妇人的孩子大一些。

妇人带着两个小孩逃难,把嫂子的孩子背在背上,却让自己刚会走路的孩子步行,因为走得慢,所以走不了多远。

路上他们遇到一个黄衣人,问道“嫂嫂为何不让大点的孩子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是感动,说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说完就不见了。

妇人觉得黄衣人是神仙,于是决定回家,路上告诉其他逃难的人在门口插艾草可以躲过黄巢之乱,妇人是个善良的人,帮助过很多人,所以很多百姓愿意相信她,于是纷纷在门上插上艾草,留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门口插了艾草的人家都不会打扰,军医还会为生病的百姓看病。在那之后,妇人受仙人指导的事情在各地流传开来,百姓不再逃离,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仿妇人做善事。

其实那个黄衣人并不是什么仙人,而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功高强,因为百姓惧怕黄巢义军,谋士就小施一计,使得百姓不再逃跑,也可以借此机会和百姓拉近距离,赢得民心,而端午节插艾草的传统也被保留了下来。

第二个故事:

传说伍子胥带兵为父报仇,路上抓了一个逃难妇人,领着一个很小的孩子,背上背了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便问他为什么不背小一点的孩子,妇人答自己是一小妾,背上的大孩子是丈夫和正室生的,小一点的孩子是自己生的。

伍子胥听了特别感动,告诉妇人不要逃了,回家在门口插上艾草可保平安,同时命令士兵不得骚扰门口有艾草的人家,其他百姓知道后纷纷效仿,然后就有了这一风俗。

其实这两个故事很相似,只是人物变了一下,但不管如何变化,都是表达了老百姓祈求吉祥、躲避灾祸的心愿。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451799.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