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是民间故事吗

冬不拉是民间故事吗

关于东不拉的历史传说是什么?

东不拉:即“冬不拉”,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在哈萨克族地区广泛流传,是民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器。经过改革,品种齐全、自成体系,除可独奏或为弹唱、歌舞伴奏外,并能组成东不拉乐队,演奏多声部乐曲,有丰富的表现力。

关于东不拉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下面就是其中一种:

“一群年轻的小伙子住在一棵大树下,白天黑夜苦思冥想,做梦都想让这棵大树开口说话。

大树却只是默默站在那里。小伙子们无可奈何,杀了几只羊,吃光了肉,将羊肠子挂在树上,无精打采地回去了。

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白天,她的脸像初升的太阳,秀丽红润,夜晚,她的脸像十五的月亮,娇媚动人。

成千上万的人兴冲冲地骑着马赶着羊,从老远的地方赶来求婚。可就是无法打动姑娘的心。姑娘只有一个条件:无论谁来求婚,不能请别人或自己开口,必须委托那棵大树来求婚,而且必须打动她。

聪明的小伙子都被难住了,大树怎么能开口说话呢?

一天,来了一个青年,他从小是个孤儿,一直四处流浪。

他看见一群年轻人唉声叹气地围着大树转圈圈,便好奇地上前打听,别人告诉他原因后转身回去了。

这个年轻人在树下住了下来,他把那些求婚者丢下的羊头和羊蹄子用树枝烧烤,吃饱了肚子,躺在厚厚的落叶上睡着了。

半夜,流浪汉醒了,想起了白天的事。那个求婚者把姑娘说得跟仙女一样,可怎样能让大树说话呢?

想着想着,忽然,草原上刮起了风,吹得大树发出了一种声响,在寂静的夜里,听上去格外悦耳。

原来是那些羊肠子经过风吹日晒绷得很紧,有的长、有的短,风一吹就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流浪汉跳了起来,拿出斧子把大树砍倒,用其中一块木头做成了一件乐器,系上两根羊肠子。晚上,他坐在姑娘毡房前的草地上,丁冬丁冬地弹起来。

他先用沉闷凄苦的音调向姑娘表达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然后再用缠绵优美的旋律表达自己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姑娘听到优美的琴声,立刻丢下正在刺绣的活儿,静静聆听起来。很快,她便被彻底打动了。

从此以后,那件会说话的乐器就成为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东不拉,伴着它优美的琴声一日日流传下来。”

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不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

东不拉的琴身为木质结构,它的形状就像一把放大了的勺子。最早的东不拉制作非常简单,民间艺人把一整块木料砍成勺子形状,装上面板,拉上两根羊肠作为琴弦,再在勺把儿上装上9个音品,"东不拉"就制成了。东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歌手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哈萨克人有了它,外出放牧的时候再也不孤独了。傍晚回到家,人们弹奏着东不拉,载歌载舞,与家人共享欢乐。

东不拉可以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表现力非常丰富。东不拉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弹拨乐器一样,把琴斜着放入怀里,左手持琴,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弦,右手用中指和大拇指拨弦。运用东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读《冬不拉》有感

《冬不拉》是一篇民间故事,它可精彩啦!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冬不拉是什么呢?读读下面你就知道了。

很久以前,在哈萨克有个大瞎熊,国王叫好多猎人去杀瞎熊,可瞎熊都把猎人咬死了。

国王的儿子叫冬不拉,冬不拉知道爸爸因杀不死瞎熊而心急如焚,就去杀瞎熊了。

王子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下了捕兽夹,做了伪装,把自己隐蔽了起来。瞎熊来了,它很聪明,把捕兽夹的陷阱识破了,拿石头砸它。冬不拉趁这时候射利箭,射到了脖颈,又射,射到了前胸,第三次射时,瞎熊来了,王子拿出匕首,捅去,而瞎熊的熊掌也向王子击来

国王为得知下落王子,下了重赏令,很多人去找王子,找到了王子和瞎熊的尸体,把瞎熊剁成肉酱,把王子安葬。众人在冥思苦想,而阿肯利用乐曲弹出音乐让国王得知王子死了。但国王重赏了阿肯。

从此,阿萨克族有了这种乐器,并把这种乐曲叫做冬不拉,为了纪念王子而取的’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人叫阿肯。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冬不拉一是一位王子的名字,二是乐器的名字,冬不拉这位王子可真聪明、勇敢啊!

冬不拉是民间故事吗?

《冬不拉》是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结果森林里有一只凶恶的瞎熊,经常跑出来伤害牧人和牲畜,使人们不得安宁,国王派去了几批猎人都被瞎熊伤害了。

国王的儿子名叫“冬不拉”,他请求父王让他去打败瞎熊,由于父王不答应,冬不拉私自带着弓箭、捕兽夹去找瞎熊,并与瞎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搏斗,杀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牺牲。当牧民们找到王子的尸体时,都泣不成声,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国王。

这时有个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国王问他:“你知道王子的下落么?”阿肯指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说:“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国王生气地说:“明天它如果不告诉我,我就杀了你!”

聪明阿肯在牧民们的帮助下,砍下大树的一个支杈,连夜制作成一把精美的乐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声歌颂王子的壮举,倾诉对王子的崇敬和怀念。

琴声中有阵阵松涛,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鸣,也有草原人民悲伤的啜泣,国王听着琴声,悲痛万分,是松木制成的乐器把王子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国王。

琴声一会儿雄浑激昂,一会儿低回婉转,一会儿音韵铿锵,一会儿又如泣如诉。从此,哈萨克人有了自己的乐器,为纪念王子,人们以“冬不拉”来命名乐器的名字,而弹唱冬不拉的民间歌唱家便叫做“阿肯”。

冬不拉与阿肯弹唱的关系:

冬不拉与阿肯弹唱有着密切的联系。阿肯弹唱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蕴。冬不拉伴奏下的歌声,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气质、性格、理想与追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歌词中有大量的谚语、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机警而幽默,生动而风趣,朴素凝炼,浅显易懂。

弹奏曲调有的含蓄而内蕴;有的外露而奔放;有的沉稳而缠绵;有的粗犷而强悍,融合了东方与西方音乐的元素,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与现实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歌词和曲调水乳交融,飞翔在广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的写照,和从生到死“唱着来唱着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传说填补信史的空白。冬不拉以简朴轻盈的构造,蓄纳天地万籁之声,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草原特殊的音乐语汇,表达着哈萨克人民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在阶级社会中,冬不拉琴伴随着牧羊人飘动的篝火,伴随着阿肯激昂不平的声调,诉说着草原上的愤懑与辛酸。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452228.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