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和仁波切的区别

堪布和仁波切的区别

格西和堪布的区别

格西和堪布都是藏传佛教中的称谓,但含义不同。格西是指经师,即通过学习佛经和哲学,对佛法有深入理解和掌握的人。而堪布是指教师,也就是格西经过修行和实修后,在传授佛法方面具有资格和能力的人。简单来说,格西是学者,而堪布则是教师。

格西和堪布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角色和职责不同。格西主要是阐释佛经和哲学,传授佛法的理论知识。而堪布则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为修行者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实现佛法的实际应用。

在西藏的传统学习中,格西和堪布是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都是佛法学习和传承的重要人物。格西和堪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的学习和传承体系。

总之,格西和堪布的职责不同,但在佛教学习和实践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传授佛法的理论知识还是指导修行实践中,他们都是藏传佛教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针对佛教学习者,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佛经和哲学著作,理解佛法的核心和基本概念,从而成为一名格西。而要成为一名堪布,则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传授佛法和指导修行实践,帮助他人实现佛法的应用和实践。

格花堪布是什么派

佛教派观音菩萨的事业之光照耀着雪域众生,在莲花生大师亲自加持过的多康境内色达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堪布降生在法王如意宝前世列绕郎巴在五色湖修建的寺庙旁边。这里是莲师与益西措嘉共同闭关七年,格萨尔王修建了行宫的圣地。堪布入胎时,父母皆得到了一些殊胜的梦兆,而出生前后也出现了许多善兆,但未见有确切的记录。堪布刚出生时,他祖父就给家人说,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小孩,是一个大成就者再来。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旺波活佛前,当时尊者刚念诵完克珠杰的《十大誓愿》,高兴地说缘起很吉祥。罗珠旺波活佛观察到他以后会对佛教与众生有大利益,赐予他和宗喀巴大师的心子克珠杰同样的名字“格勒花桑”(意:具德普贤、一切吉祥),简称“格花”。

仁波切和活佛的区别 了解清楚

1、仁波切是藏文字Rinqoche的音译。意思是宝。被用作对转世者之尊称,也用作尊称方丈、退休方丈及有地位的人物。一般解释为“法师”、“上师”等意思。

2、活佛是汉地以讹传讹的称呼,是指高僧圆寂后,重新投胎来人间的人。但不一定是上师,还要自己继续努力修行。

3、仁波切就是亲密的称呼,一般可以管任何上师都叫仁波切。而活佛是错误的叫法,那不叫活佛,而是“乘愿再来的转世修行者”,因为还没有成佛呢。

色须寺的住持介绍

赤巴仁波切16岁时在德格法王丹巴才让的转世——堪布图登昂翁座前剃度并受沙弥戒;18岁被许多大活佛同时认定为第七世色须寺本仓活佛的转世灵童,并于次年担任色须寺第37任总法台,掌管附属60多座寺庙的教务工作;20岁在堪布图登昂翁座前受具足戒。甘孜州政府于1995年正式颁发转世活佛证书,并为他举行了座大典。1995年开始,赤巴仁波切决定在该寺举办雪域祈愿大法会,祈求佛法昌荣、国富民强、风调雨顺、民族团结、世界和平。1998年,仁波切第一次盛情邀请了全国各地近百名汉地居士参加法会,一起齐诵50亿遍六字大明咒、10亿遍圣妙吉祥真实名经、50亿遍普贤行愿偈。在仁波切的慈悲善巧之下,色须寺于2000年建成了一座藏地前所未有的极乐世界经堂。该寺现有1300多名僧众,在现任主持赤巴仁波切的带领下,寺院管理井然有序,戒律严谨、精严修持、僧才辈出,至今仍有许多僧众在闭关静修。2005年七月,本寺佛学院的学僧们在全国藏传佛教高级佛学院的考试中囊括了前四名。该寺近年陆续创办了藏医院、老人院、西康慈善会、希望班、孤儿技术学校(在建)等。为当地政府解决了大部分社会福利问题,为藏族百姓带来了生活的福音。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色须寺900多名僧众在玉树地震发生后,赶到灾区先后救出700多名幸存者。4月2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色须寺活佛赤巴仁波切代表色须寺近千名僧众将原本用于建造佛殿的款项共计1100万元人民币以及价值120万元的生活物资捐给玉树地震灾区。

在藏传佛教中,什么样的僧人才会称称为“仁波切”?

僧人在三种情形下会被称作仁波切,一是转世高僧(即活佛)并被认证;二是学问堪为世人楷模者;三是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也就是说转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称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转世高僧。

藏传佛教,又名藏语系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藏族居住地区。与汉传佛教一样同属北传大乘佛教。它既有丰富系统的佛教经典与理论,又有严密深奥的实践修证,故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仅就藏传佛教中对僧人的称谓而言,也极其繁多,上师、堪布、喇嘛,如此等等,除教内的僧人以外,多数人都难以明辨。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祈竹仁波切“祖古”一词是藏语中“转世”或“化身”之意,即某一圣者的乘愿再来的转世者,以继承及继续先世的弘法事业。有些历史学家说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大宝法王是历史上第一位祖古,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在佛教中,一向有高僧及圣者乘愿转世的先例,但在大宝法王以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确认及继承先世地位的制度。

大宝法王曾清楚明确地说出他圆寂后将再生于何处,并嘱咐弟子寻找,这才开创了寻访及确认转世者身份的制度。在此以后,其他宗派亦沿用了这种制度,开始有转世世系出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宗座喇嘛及班禅喇嘛世系了。在这种制度中,有些圣者会在临终前清楚指出将再生于何地、父母姓名为何、婴儿身上有什么特征等,也有些时候是婴儿能认出先世的弟子或法器,甚至有一出生便懂得念诵经偈等的先例。

汉地常把祖古称为“灵童”及“活佛”,其实并不对。祖古中虽的确有些是佛陀化身,但也有纯粹是因为继承事业之目的而册封的情况,绝对不能说凡称为祖古的就是“活佛”。事实上,并非圣者才会转世,我们凡夫亦不断轮回再生,分别只在于圣者可以选择生处,甚或记得前生之事,而且乃因其悲心而选择再生,不同于凡夫之因业力而无奈地再次轮回。

有时会有人问:“为何祖古只投生在西藏呢?”其实祖古之转世并不限于西藏,这纯粹要看他们的意愿与众生之因缘,但投生在藏地以外的祖古,并不易认出、册封。现今在印度,也开始有洋人、黑人及汉人祖古。在藏传佛教以外,也一样有圣者的乘愿转生,只不过他们并不继承先世之名位而已,例如在汉地佛教中,有不少贡献伟大的高僧或许正是先世圣者之乘愿化身。

在他们圆寂后,又肯定会在另一些地方再次投生,唯一的分别在于藏地有一个制度去寻访及认定这些乘愿转世者而已。这种制度有利于法业之延续,从转世者年幼时便给予最严谨的教育,令他们有能力继续发扬先世的事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453684.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