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12岁的意义

中国传统上对年龄怎么称呼?

形容年龄的古代称谓如下:

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年龄的古代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

12岁生日的意义和理解是什么?

十二岁生日的寓意为圆锁,圆锁,出现于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一种风俗。父母给孩子过12岁圆锁,目的是希望孩子长命百岁,也有表示走出童年的意义。

另外到了12岁,也就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所谓的本命年。在我们这是挺重要的.在中国的古代12是一个轮回,就像12生肖那样。

在旧的观念里,十二岁即是结束又是新的开始,这是个已经延续了很久的传统。家长用一种喜庆的隆重仪式将孩子十二岁生日演义成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圆锁!随着心智的开启,茁壮成长,孩子要逐渐熟悉和遵循社会规范和人生准则,不辜负家长对其的殷切希望和望子成龙的祝福。

注意事项:

12岁生日是人一生中较重要的一个日子。在山西、内蒙等地,孩子12岁的时候会举行一个开锁仪式,开锁的目的,是要给那些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

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年的蒙昧中解脱出来,踏进少年的里程,向着聪明才智的方向发展,向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让孩子感到自己已经脱离童年,产生加入到大人行列中的信念,自立起来,摆脱依赖心理。

十二岁生日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十二这个数有十二生肖,十二地支,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从属相来说,十二年正好是一个生肖轮回。是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也称大生日。一个人从出生到十二岁,正好是划了一生的第一个圆。寓意圆满,圆通,圆成。古人认为到了十二岁,也就走完了童年,步入少年了,所以十二岁生日也称之为“童关”。十二岁生日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对青春期的过渡。在十二岁生日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开始面对身体、心理和社会变化。

12岁是什么礼

12岁是正冠之礼。

男子12岁是男子的正冠之礼,在男子满20的时候就会实行加冠之礼。冠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帽子)仪式。古代贵族成年人必戴帽子。冠礼在宗庙里举行,由父或兄主持。正冠礼指正面行冠礼的意思。

冠礼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冠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6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冠礼基本上在此时举行。行冠礼的年龄也会因不同地方而别。

福建省多数地方都以十六岁行冠礼,俗称“做十六岁”,不分男女。据《霞浦县志·礼俗》记载:“霞俗,于十六岁时行之。以道士代巫祝,不于祖庙,而以家堂建坛保安,仿古大祝祈福泽求永贞之意,俗称‘做十六岁过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467175.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