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天地共生 易经天地共生是什么

易经天地共生 易经天地共生是什么

《易经》到底讲的什么?

‍‍它讲了阴阳之道。讲到了阴阳矛盾存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消灭对方,而是彼此消长的结果,求同存异,共生共存,互惠互利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它也讲到了医学健康之道。它告诉我们阴阳平衡则健康,阴阳不平衡,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都是一种病态。它讲到了,阴是阳症的药,阳是阴病的药。还讲到了兵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讲到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讲到了刚柔相济,以刚克柔,以柔克刚。‍‍

《易经》之天人合一

《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它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三古。书中内容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即三圣。

古人将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和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之精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是大小两个宇宙之间的固有联系和内在统一。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分别代表天和地,万物“统”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天为父,是生命之源,地为母,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人在天地间,与它们不可割离。

但人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超越万物的感情和理智,这种灵性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天地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在从中汲取能量的同时就要“裁成”、“辅佐”天地顺利地运行,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

天地有其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是哪种规律顺应另一种规律,而是两者相互对应,并行不悖。它们的关系是“映射”而不是“决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运行来预测人类社会中的事情。

“映射”的规律把宇宙囊括在内,使所有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这种“全息性”或“相互感应”的思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在内的不可分割的世界。理解这个道理便会用整体、辩证、全息、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运动,而不是把事物割裂、孤立、版面化。

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流动旋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会形成特定的时空场,它与此时此地诞生的小旋涡(人)的能量场有关联:一方面,小旋涡生于大旋涡中,并追随其运转的大趋势;另一方面,虽然单个的小旋涡对大旋涡的影响极其微小,但作为大旋涡的组成部分,所有小旋涡的能量共同构成了大旋涡的运转动力。

人的这种能量场被佛陀称为“小宇宙”。小宇宙是人天生就有的,产生后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而时空场却随着宇宙运行而变化不止。小宇宙的能量虽然难以直接影响时空场的大趋势,但它若能与时空场保持协调,即“顺势”,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两者的内在协调、映射、统一,就是“天人合一”。

因为时空场玄奥而难以观测,被称为“天意”,其中奥秘被视为“玄机”,总称“天机”。

古人认为,是否该泄露天机取决于“德”。宇宙运转的根本规律被古人称为“道”,它高度抽象,难以名状。人在宇宙中顺势而为的品性被称为“德”。对“道”的了解和对“德”的把握若达到一定的程度,不仅能识破天机,还能在宇宙的大旋涡中顺势借力增强自身小宇宙的能量。

流传千年的《易经》包含了哪些核心智慧?

想要知道《易经》的核心智慧是什么,就要先知道《易经》在讲什么。《易经》被称作群经之首,分为三部,《连山》《归藏》天皇氏所著,《周易》姬昌和孔子都有写。《易经》这本书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天人合一,而这本书最想达到的一个理想,就是达到天人合一。所以《易经》这本书总的来说,它的核心智慧也就是天人合一。

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人和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生活在一个定律里面,而这个定律是永和不变的,这个定律是阴阳互生。同时《易经》还强调了一点,就是三才之道,三才是哪三才,就是天地人三才。三者要同时立起来,而在这三者之间的核心就是人,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最中间的中心。也就是由天地两者生成原则,然后由我们人来实现。换句话来说,就是尊重自然。

天人合一强调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统一。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去违背,我们要顺其自然,不能觉得自己足够强大了就去破坏自然、改造自然,以此来达到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目的。但是遵循自然也不是愚昧的遵循自然,而是在遵循自然的同时利用这些规律来改善生活。

天人合一的利用。几千年的发展,让《易经》的核心智慧天人合一,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比如经济、文化等等,就是连单个个体,也被天人合一这个核心智慧所渗透。在这几个方面里面,最为明显就是保护自然这一个方面。几千年来,我们与自然互利共生、相辅相成。每当我们做出一次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违背了大自然的自然法则,下一次,就是我们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时候了。比如,我们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接着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身,然后就是各种洪涝灾害的频发等等。

《易经》说天人合一,为何不说地人合一或者天地人合一?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分为《经》《传》两个部分。据专家考证,《经》产生于殷周之际,而《传》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用以解释《经》的。长期以来,《周易》不只作为具有占筮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因其中蕴含着较完整的美学思想,多年来它也被作为一部美学意义上的重要书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其重要的美学思想之一。

《易传》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才指的是天道、地道、人道。它认为六画卦就是三才的化身,卦中的五、六两爻代表天,三、四两爻代表人,初、二两爻代表地。这说明一个道理,即天、地、人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但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对人来讲,其行动是否能获取成功,关键看他的行为是否与天地之道相符合。当然,它认为,一般人很难能主动地去适应天地之道,去寻找天地之道的。所以他主张“圣人以神道设教”,“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同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的境地。《易传》认为,衡量人们行为的正确与否,就要看它是否与天地之道相合。

《文言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所谓“先天”,是说先于天时到来而行动,即能预测天时的变化,为天时变化之前导;所谓“后天”,是说天时到来之后又按天时的变化而行动,即在自然变化既已发生之后,又注意适应。

此种天人合德说,不只是顺应自然,而且是利用和控制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也即“裁成辅相”说。“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对自然物的变化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以成就自然化育万物的功能。此说可以称为天人谐调论。

毫无疑问,《周易》没有看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处处把自然和人相比附,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而不是各不相关、互不相容的,两者之间绝没有不可超越的鸿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864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