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为日月为天地 周易为日月为天地的意思

周易为日月为天地 周易为日月为天地的意思

易经的作用和真正意义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历史渊源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周易》,一起称作“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

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周易》的“易”有哪些含义

围绕着:阴阳就能解释了,易的象形字上为日,下为月,日月为阴阳,而易经里面所讲述的也就是阴阳变化,同时易也有变化的意思,易有三易:简易变易和不易,你围绕这两点自行体会

周易可以占卜预测,它的原理是什么?

相信凡是研究过《周易》的人,基本都知道有一种说法,就是此书讲究天地规律。而还有一种说法被更多人所接受,认为《周易》是一部占卜预测的书籍。但最为全面的形容说法是:《周易》用六十四卦的形式记录了大自然的一切规律,这些自然中的规律是永恒的,因此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情况发展进行占卜,并依据那些规律,去推演事物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测。

《周易》被称为大道之源,因为它讲述“天道”、“地道”、“人道”。有一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存于世,要像天地一样宽广,拥有大道大德的胸怀,这才是真君子。书中还用了六十四卦象,讲述人在天地间的各种事情。

给人们讲明了伦理,道德及处事方式,禅述天地日月。阴阳也表明了万物都分阴阳,就像人分好人坏人。所以书中第一课讲的就是人们要用天地之德来约束坏的一面,教导我们从天地万物之中去学习感悟。看待《周易》,首先我们要知道《周易》并不等同于《易经》,它是我国先贤为了探索世界的来源所著。“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神话故事就来源于《周易》当中。

古时的人们依据这个神话,认为在天地开辟之初,宇宙是一片死寂和黑暗的。当时没有天地和昼夜之分,此时的世界被称为混沌。《周易》将这种情形称之为太极,天地未成形之前为无极。随着古人们的不断探索,他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规律得出自己的经验,后来这些经验直接被演化为《周易》的雏形。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有什么典故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句话出自《三字经》。没有典故。

而三才、三光等概念是出自于《易传》已及《庄子》等典籍。

释义: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才:指天、地、人。《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三光:指日、月、星。又以日、月、五星合称三光。最早出自于《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

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

“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不乱,昼夜寒暑依序变化。“地”是指万物籍以生长的山川大地以及各种物产资用。“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应天地以化育万物,最终达到“神于天,圣于地”的理想境界。

《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人的存在意义,跟天与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

人禀承着天地的正气而生于世间,就应当效法天地的高厚覆载之德,用一颗仁义之心来为社会大众作出贡献。

否则,人与禽兽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儒家讲“仁义”,佛教说“慈悲”,基督教、天主教宣扬“仁慈、博爱”,无非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目标,让人同归于善,让人作为名副其实的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而生存繁衍于世间。

倘我们果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圆满落实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则社会人心必然会日趋真、善、美,我们与天、地并称“三才”也就当之无愧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光

百度百科_三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29869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