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卜卦方法3个硬币

易经占卜:刚刚用三个硬币,卜了一卦,是革卦,为上上卦。

给你简单的解说一下吧:

一般同一件事起卦,如果多次起卦的话,铁定卦不同

但是对于算的这个事的吉凶成败,不同的卦显示的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卦不同才正常,也是可信的

对于预测师来说,常常为了一件事多次起卦,几乎没有碰到过相同的卦

但是对一件事的显示结果却都一致

至于你说的上上卦,那没有任何意义,学易经的没有看那个的

怎么用三枚硬币算卦 详细

你是要摇卦还是要解卦?那就先摇卦的方法1、打开钱包,拿出硬币三枚。硬币用文字标了币值的那一面,是正面;国徽或者花卉等图案的一面,是背面;2、找一安静房间老老实实坐下来,态度端正地先净手焚香,心诚则灵;3、把三枚硬币用两手合握在手心里,要算什么你一定要想清楚!然后将意念高度集中,默想,使劲默想。4、接下来手开始摇,摇几下后把硬币往地上一丢。猜猜硬币丢出来的结果有几种可能?对了,只有四种:三个都是正面,三个都是背面,二个正面一个背面,一个正面二个背面。5、把结果记下来,以背面,也就是国徽、花卉等图案那一面出现的情况为标准。如果摇出一个背面●○○奇数嘛,为阳,记作阳爻“——”。如果摇出三个背面●●●也是奇数也是阳,但这个数大了点,特殊点,叫老阳,记录的时候要在阳爻的后面打个叉:“——X”。如果摇出两个背面●●○偶数,自然为阴,记作阴爻“----”。如果摇出零个背面○○○算是偶数吧,为阴,也比较特殊,叫老阴,记录的时候要在阴爻的后面打个叉:“----X”。要注意那些后面打叉的老阳和老阴,那可就是大名鼎鼎的变爻,记住,变爻!!!

每次摇下来,会摇出来多少变爻是不一定的,为啥叫变爻呢?因为物极必反,老阳会变为“--”(阴);老阴要会变为“—”(阳),记住这个变化之道,《易经》的精髓所在。6、连摇六次,把六次摇出来的结果用上面的记法记录在纸上,顺序是从下往上!从下往上记!!!第一次摇出的结果叫做初爻,记录在最底下;第二次摇出的结果为第二爻,记录在初爻上面,依次类推一直记上去,直至把第六次记录完。OK,摇完了,排卦了,这个就是本卦,就是当前的卦相。解卦嘛,周易包罗万象,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你还是找本书去看吧,建议看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

易经卜卦方法 3个硬币

用三个硬币算卦的方法叫六爻。将硬币放在两手心摇动(理论上是摇六次,其实看实际情况定就可以)记录下。六爻八卦预测,是起源于周朝时期。

六爻就是预测人将三枚铜钱放于手中,双手紧扣,思其所测之事,合掌摇晃后放入卦盘中,掷六次而成卦。配以卦爻,及动变以后。结合易经的爻辞,以及时间的干支,而占卜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六爻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占卜方法之一,其变化有梅花易数,观音神课,以及文王六十四卦的断法。相对于正宗的六爻断法又要简单许多。六爻有曰:“一阴一阳之为静,乐知天命故不忧。”

六爻断法相对规范和容易,是易占家必学之术。梅花易数断卦分析:适合于有一个动爻的卦,如通过时间起卦或数字起卦等,起出的卦都有一个动爻,可以用此方法断卦。

通过其他方法起的卦如果有一个动爻,也可用此方法来断。断卦内容包括卦辞、动爻爻辞、二十多类分类断等内容。

用三枚铜钱(或者是硬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随便摇几下,然后抛在地上,如果是一个面朝上,便是阳爻,两个面朝上,便是阴爻。

三个面朝上是可变阳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9”,三个字都朝上是可变阴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6”。用铜钱爻六遍就得出一卦,也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画卦。

周易卜卦方法

1、揲蓍法这种方法是《易经》占卜古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_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_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使顾客易于酬酢,可与_神矣。2、钱币法由于揲蓍法操作工序繁琐,且非常耗时,在汉代有个叫京房易者发明了这种铜钱法,他曾经用的是汉代的五铢钱三枚。现代我们可以用三个1元硬币来代替。每个硬币正为阳,反面为阴。将硬币扔下,同样是出现四种情况。二阴一阳(为少阳);二阳一阴(为少阴);三阳(为老阳);三阴(为老阴)。同样也是反复扔六次出一卦,不过相对揲蓍法快捷的多。不过也需指出,虽然看似相同的结果,但其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铜钱法是无法取代揲蓍法的。3、周易占卜是以周易阴阳、八卦象数理论为指导,结合干支五行学说,创造了一套独特而神奇的预测方法。周易占卜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sdnit.com/mm/443563.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